被“亲妈”卖
解放以后,国家粮食紧缺,所以严禁用粮食酿造白酒,刻意宣传白酒伤害身体,一反过去民间白酒是“百药之首”、“生命之水”等说法。
后来轻工部门研究出用植物(木薯干)提炼食用酒精的方法,可以兑勾成白酒。因为不占用粮食,符合国家政策,所以开始积极宣传:勾兑酒好!
再后来改革开放,农业年年大丰收,粮食酿酒逐渐成为常态,于是又开始宣传:还是纯粮酿酒好!
如此一来,白酒反复而混乱的宣传,不仅混淆了广大消费者视听,更搞乱了人们对白酒的正确认知。“白酒伤身体”已成为解放后三、四代中国人正常认知逻辑。
因此,对于酱香酒长期以来宣传的适度饮用,有益健康,健胃护肝等等,消费者仍旧半信半疑或根本不信。
唉,最大的“戏精”其实是“母亲”。
当年粮食紧张,她说:白酒不利于健康,别喝。
可孩子们嘴馋,于是她用植物生产酒精,加水勾兑,让孩子们喝,说是新工艺液态法,喝这酒好,有益健康。
孩子们听话,都喝得津津有味,都把钱拿出来孝敬她了。
后来日子好过了,有余粮了,又可以酿酒了,于是她又说:纯粮酿酒最好。
孩子们问:到底哪个最好啊? 她说:都好。纯粮的给懂的孩子喝;加水的哄不太懂的孩子喝。
孩子们掰手指一数,老祖宗传下来的纯粮酒一直都是药,少喝适量有益健康。
如今还是当年的酒,喝多喝少、是否有益健康,都是妈说了算啊!妈一直看着家里存粮多少和孩子腰包鼓瘪说话啊!
纯粮酒粮心不变,变的一直是“母亲”。
白酒在味不在香
喝白酒的话,你喝的是哪种香型的白酒?
据1919网调查,喝浓香型白酒的人,人到中年之后,一般都会改喝酱香型白酒。这和学生时用小米手机,工作后就开始用苹果手机的情景类似。
酱香型这个概念,已经不仅仅指的是在口感上一枝独秀,还意味着是用“12987”工艺生产出来的白酒。
而茅台镇产区,是目前酱香型白酒唯一可以称之为产区的地区。
它具有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,位于贵州高原最低点的盆地,海拔仅440米,远离高原气流,终日云雾密集。夏日持续35~39℃的高温期长达5个月,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、潮湿的雨雾之中。近千年的酿造环境,也使其空气中充满了丰富而独特的微生物群落。
加之赤水河上游水质好、硬度低、微量元素含量丰富,且无污染,对于酒的发酵、熟化非常有利,对酒中香气成分的微生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。
在茅台镇,也分核心产区和非核心产区,产区不同,品质也不同。
仅有7.5平方公里酱酒核心产区,与当地的天地精华融为一体,香自天成,这样的醇厚芬芳是其他白酒无法做到的。
茅台镇的正宗基因
水土气气生
随季节变换颜色的赤水河,特殊的紫色土,温润的气温及气候,独特的酿酒高粱及微生物群落成就酱香美酒。
美酒河之水
水为酒之血,茅台镇位于赤水河畔,流域内盛产美酒,自古便有“美酒河”之美誉。同时,赤水河之水还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矿物元素,为酱香美酒增添别样风味。
特殊的紫土
茅台镇广泛发育着紫色土层,酸碱适度,特别是土体中沙质和砾石含量很高,具有良好的渗透性。经渗透汇入赤水河的水,既溶解了土层中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,又经过层层过滤。
同时,在酱酒窖、池封窖、贮存封坛等环节中使用紫红色土壤,也保证了酒的发酵和酒体老熟的湿度通透。
独特的气候
茅台镇三面环山,沿赤水河而建,使得茅台镇形成了冬暖、夏热、少雨、少风的特殊小气候,为酿造高品质酱香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,整个产区如同一个天然的酒缸,十分有利于酿造酱香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。
适宜的气温
茅台镇冬暖、夏热、少雨,年均17.4℃,夏季最高温度达40℃,炎热季节达半年之久。冬季无霜期长,温差小,日照时间属贵州省内高值区,年可达1400小时。这些都正是酱香白酒酿造所需要的重要条件。
特有的酿酒高粱
酱香型白酒用料讲究,一定要用本地产的糯高粱,粒小皮厚、扁圆结实、淀粉含量高,耐蒸煮耐翻拌,更好的满足酱酒多轮发酵、蒸煮、取酒的工艺要求。普通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后就被榨干,只有糯高粱才支撑七次取酒。
被假酒、高仿酒、劣质酒卖
在以前渠道为王的时代,消费者接触最多的是以渠道推广为主的浓香型白酒。现在的消费进入了互联网时代,消费者对白酒有了多元化的认知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酱香型白酒。
在消费者的认知中,茅台是好酒。但除了茅台酒价格一路走高,飞天茅台已过2000元/瓶以外,问题还在于假酒太多;越来越大的产量已无法保证其原有的品质,消费者一直在“粉丝当鱼翅,鱼翅当粉丝”中无限循环。
中国白酒香型众多,不管是最国际化的清香型白酒,还是市场份额最大的浓香酒,各有千秋,可为何酱香型白酒能脱颖而出? 站在消费者角度来说,酱香酒热,实际上是对这些年白酒行业质量参差不齐、鱼龙混杂的一种无奈选择!
酱香型白酒因其酿造工艺的复杂,对酿造过程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。很多知名和不知名的企业也看中了茅台镇这块金字招牌,打着茅台镇的旗号“挂羊头卖狗肉”,在产地上特别强调来自茅台镇,但瓶子里装的却是浓香型的酒。
而淘宝上那些卖十几元一瓶所谓的酱香酒的店,其老板就必然是黑心老板了。
酱香型白酒之所以价格较高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酿造工艺比其他香型的白酒更为复杂。正宗的酱香型白酒从生产到出成品,都要严格遵循生产周期为一年,酿造需经过两次投料、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,最后经长达三年以上的存放陈化,以酒调酒灌装出厂的“12987”酿造工艺。
“12987”酿造工艺
一年一个生产周期
端午节期间开始制曲,到重阳节期间下沙(投粮),经历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,再经过精心的勾调,才能封坛入存,整个生产周期历时一年。
两次投粮
一个生产周期内只投粮两次,然后将酒醅反复发酵和蒸煮。
九次蒸煮
首次下沙后清蒸一次,糙沙混蒸一次,前两次蒸煮变成酿成而未过滤的酒。再进行第三次蒸煮,得到熟糟。熟糟再经过摊凉、撒曲、堆积、下窖、封窖发酵、开窖取碚醅、蒸酒六个轮次的循环,每个环节中都有一次蒸煮,整个过程共有九次蒸煮。
八次反复发酵
在酿造期间,由于原料粉碎或较粗,醅内淀粉含量较高,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,淀粉会被逐步消耗,直到第八次发酵结束后,醅内的淀粉的含量仍在10%左右。
七次取酒
在酿造过程中到了每年的十二月和次年的一月份,才开始第一次取酒。取酒完毕后,再对酒糟进行摊凉、加曲、堆积、下窖、封窖发酵等流程,每月一次,共需要经历七次取酒。
最后还有三年以上封坛。新酿造的酱香酒,入库以后经品尝鉴定类别,存放一年后,将此酒“盘勾”。盘勾两年后,经过三年的陈酿期,酒已基本老熟,进入“调勾”和“品勾”的精心勾兑阶段。
被“食用酒精”卖
以渠道取胜的浓香型白酒,均为添加食用酒精的勾兑酒。粮食酒与勾兑酒有个很简单的分辨方式,就是1比1掺水,粮食酒会变得浑浊,勾兑酒颜色不变。
当然,所有酒其实都是勾兑酒,只是基酒比例高低而已。很多酒干脆就是食用酒精+香精,所以不要轻易按照这个方式试验。
一试,以后便宜的白酒,你就不喝了!